在2022年3月30日,大中华金融就2021年的经营情况作出了总结,公布了他们的业绩报告,业绩报告显示,当前,大中华金融客户在疫情的影响之下,确实会与往年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大中华金融部分的业务收入也因此而无法确定。但是从全年的营业收入状况来看,大中华金融的收入依然减少了27.93%。面对这一状况,大中华金融CEO杨大勇明确表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大中华金融会聚焦主业,希望能够轻装上阵,实施转型战略,并且利用自身优势来拓展市场,而在过去的一年里,大中华金融的业绩也是可圈可点的。
大中华金融来自融担和财务顾问业务的收入达到2.57亿港元,占全部营收的90.18%,主营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其他非主营业务如仓库租金、保险经纪、广告加起来占比不到10%,非主营业务逐步减化,公司主业得到强化,更关键的是,公司的毛利润达到1.62亿港元,同比大幅增加了近5000万港元,说明公司的盈利水平可期,核心竞争力凸显,公司的转型战略已初见成效。

虽然大中华金融仍旧亏损2.03亿港元,一方面在于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对部分中小微企业给予利息减免或延长还本周期政策,导致部分业务收入无法确认,公司资产出现减值亏损,另一方面,主要是按更审慎的原则处理潜在不良贷款问题所致,公司对融资担保拨备和商誉减值计提了2.19亿港元,若扣除此项之外,公司主营业务实现净利润1693万港元,在疫情挑战之下实属不易。而在本次计提之后,大中华金融的预期不良累计拨备额基本覆盖在贷余额,不良压力基本释放完毕,另外,按照香港审计师事务所审计原则,正常回款后上述计提的拨备减值会重新计入利润。
在未来,疫苗的接种率必然会有所上升,而人们的生活也会逐渐的因为疫苗接种率的提升而回归常态化,我国经济也会因此愈发的平稳发展,相应的中小微企业必然会逐渐恢复活力。而对于大中华金融而言,贷款规模持续可控的情况下,项目或者是回款释放并增加利润的可能性极大。所以,大中华金融谋发展,必然要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将关注点放在烟草小店普惠金融业务之中,以此谋求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