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就一块钢铁,就要经过多次的锻造,正是经过时间的检验,经过无数次的锻造,钢铁才成为民族的脊梁。今天,十七冶市政分公司淮北国安理想城项目部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录片《大国钢铁》,该片讲述了鞍钢艰苦的重建之路和“500罗汉”支援鞍钢建设“三大工程”,展现鞍钢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出新中国工业建设史上的伟大奇迹。

1948年,鞍钢回到人民手中时,已是千疮百孔。一名被留用的日本冶炼专家断言:“这里只能种高粱,恢复重建至少需要20年。”当时我国的人均钢产量竟然不够打造一把普通的家用菜刀,更不用说超强钢、 核电钢等特殊要求钢材了。1950年,中央批示:“要集中全国力量首先恢复和改建鞍山钢铁公司”,调集500多人奔赴鞍钢,确保三大工程的顺利进行。这是新中国重工业建设中首批竣工投入生产的重要工程,大大加强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钢铁基地建设,为全国钢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今天,世界钢铁已进入新时代,下至深入地下的石油钻井用管,上至冲上云霄的航空航天器材,中国钢铁在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中冶人将继续打先锋,开新路,为钢铁事业的发展持续赋能,大力推进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积极探路绿色低碳转型,守护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成就未来钢铁强国梦。(作者:陈璞 王全全)